中國小康網訊 “2020中國信用小康指數”調查請受訪者從近30個行業中投票選出了“誠信形象不佳的十個行業”,調查結果顯示,排名第一的是保健行業,其次是家政服務,再次是婚介交友,房屋買賣租賃中介、旅游業、教育培訓、美容業、傳媒業、網上購物、醫藥行業分列第四至第十位。 最近,幾則新聞讓人頗為感動。 在河北邢臺,45歲的程運景為亡兄還債45萬元,緊衣縮食,兩年多時間里,沒去過飯店,沒添過一身新衣服。他說:“寧可自己吃苦受累,不能不守信用。” 在陜西西安,出租車司機孟增全撿到乘客粗心遺失的21萬元現金,面對誘惑,不為所動,主動向公司匯報,尋找失主,最終物歸原主。在他看來,“撿到東西歸還給人家,這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事情。” 在浙江景寧,包長華因為一句承諾,悉心照顧毫無血緣關系的老人30多年,用他的堅守和實際行動,為殘障孤寡老人送上了一個幸福的晚年,也給“孝”和“信”字注入了最美的內涵。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2020年6—7月,《小康》雜志社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并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進行了“2020中國信用小康指數”調查。經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加權處理,并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監測數據和大量社會信息,得出“2020中國信用小康指數”為96.4分,比上一年度的89.6分提高了6.8分。 作為中國較早關注信用問題的媒體,《小康》雜志社于2005年首次發布“中國信用小康指數”。從2005年到2020年,“中國信用小康指數”提高了36.2分,公眾感受到了中國社會整體信用環境的長足發展,但距離人民滿意仍有一些差距。 “中國信用小康指數”分別從政府公信力、人際信用、企業信用三方面進行衡量。本年度政府公信力指數為98.9分,比上年提高了5.1分;人際信用指數為94.8分,比上年提高了8.8分;企業信用指數為94.5分,比上年提高了6.9分。 企業信用一直都是公眾關注的焦點之一。在“2020中國信用小康指數”之“最受公眾關注的信用問題”排行榜中,企業信用蟬聯榜首,并且得票率達到歷史新高,為91.4%。本年度公眾對我國的企業信用總體評價也比較低,42.3%的受訪者認為“一般”, 32.9%的受訪者給出了負面評價,僅24.8%的受訪者給出正面評價。 企業哪些失信行為是公眾無法容忍的?此次調查顯示,“生產制造假冒偽劣產品”最讓受訪者憤怒,其次是“質量欺詐行為”,再次是“發布虛假信息”。 按照慣例,“2020中國信用小康指數”調查還請受訪者從近30個行業中投票選出“誠信形象不佳的十個行業”,結果顯示,排名第一的是保健行業,其次是家政服務,再次是婚介交友,房屋買賣租賃中介、旅游業、教育培訓、美容業、傳媒業、網上購物、醫藥行業分列第四至第十位。 保健行業一直都是“中國信用小康指數”之“誠信形象不佳的十個行業”排行榜的常客,自2017年以來一直位列前三,今年更是升至榜首。我國保健行業亂象叢生,“坑老”現象尤其嚴重。為整頓規范保健食品市場秩序,提升保健食品質量安全水平,更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今年4月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聯合組織實施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當前保健食品市場存在的各類違法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本年度,“誠信形象不佳的十個行業”排行榜中,家政服務繼2019年初次入選前十后,本年度攀升至第二位。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家政服務逐漸成為很多家庭的剛需。保潔、月嫂、育嬰師等各類家政服務受到大家的熱烈追捧。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新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與上一版相比,鼓勵類新增了“家政”行業,由此可見它在拉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要意義。不過,保姆毆打老人、月嫂虐待嬰兒、家政企業“跑路”等現象頻發,也讓人操碎了心。 家政服務,看似是個小行業,但卻關乎著大民生。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家政服務信用體系建設,各地區也在積極探索推進,一批信用體系建設的規章制度標準相繼出臺,家政服務信用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2020年7月7日下午,商務部召開關于家政服務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工作網上專題新聞發布會,據商務部服貿司司長冼國義透露,由商務部提供的“家政服務員信用信息查詢”服務已在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上線。截至目前,該平臺已歸集1萬余家企業的信用信息、800余萬條家政服務員信用信息。通過這個小程序,經家政服務員授權,用戶可以查詢家政服務員的身份、健康狀況、從業經歷等多種信息。 冼國義表示,建立家政服務信用信息平臺是家政行業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行業管理機制的一次探索。對消費者來說,可經授權后,依法查詢家政服務員信用記錄;對家政服務員來說,可展示良好的信用記錄和職業能力;對家政企業來講,既有利于內部管理,也可展示企業的良好形象,但同時要接受消費者監督。 加強監管是公眾在遭遇企業嚴重失信時共同的心聲。“2020中國信用小康指數”調查顯示,近八成受訪者認為,對企業不誠信問題“零容忍”,加大處罰力度是提高企業誠信水平最為有效的措施。68.3%的受訪者主張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定期向社會公開企業信用記錄;62.9%的受訪者希望加大輿論監督和曝光力度。 (感謝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呂慶喆提供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