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去支教晚嗎 浙工大網紅宿管大叔昨晚去井岡山 3年在朋友圈寫下18萬字,他說:我要“點亮”自己的生活。兒子贊他:沒有在窘迫、孤寂和勞累的生活中丟掉對生命的熱愛。 他就是劉詩暉。4年前,從江西吉安一所鄉鎮中學退休之后,他來到杭州,成了浙江工業大學屏峰校區男生宿舍樓的宿管員。 有些人對生活的熱愛不會因為年齡而停止。今年63歲的他,這次要去井岡山一所學校支教。 昨晚,他坐火車出發。“那邊支教志愿者的年齡上限是65歲,我還有兩年的時間。我的身體棒棒的,我每天堅持學習,我還考了駕照,我已想了許多許多自己可以做的事,我可以的。” 許多學生悄悄送來小禮物 并附上祝福:山水迢迢,先生珍重 12月26日,是劉詩暉作為宿管員值班的最后一天。像往常一樣,在浙江工業大學屏峰校區學生公寓家和東苑18樓,他笑著跟進進出出的孩子們打招呼。 浙工大是劉詩暉小兒子讀研究生的學校。4年前,他想感受兒子讀書的氛圍,加上學校剛好缺人,劉詩暉應聘成了一名宿管員。 因為曾是鄉村語文教師,他很快就和大學生們打成一片。600多名學生每天進出,大部分都會親切地喊“大爺好”、“劉叔早”。同學們遇到難題,也會找這個劉叔幫忙,考試考砸了或者失戀了,都會和他說道兩句。 這一次離開,劉詩暉舍不得的不僅僅是“東18”的每一個角落,還有每一個學生。 有學生送來兩盒茶葉,并提早預約:“明天下午我會來送你,幫你運行李。”有女生買了一盒新鮮葡萄,讓劉叔在路上吃,并陪著他最后看了一次公寓樓外的臘梅。有一位大一新生悄悄把一枚印有“浙江工業大學”燙金的精致書簽放在劉叔的值班臺上,并寫下一句話——山水迢迢,先生珍重! 微信上還有很多同學發送的送別祝福,劉詩暉都來不及回復。 孩子們的這些祝福,劉詩暉都珍藏了起來,他說:“當宿管的最后一天里,我能有一個個這樣的小歡喜,讓我感到很溫暖,很幸福。” 向偶像陳立群看齊: 胸懷像大海一樣 當年,劉詩暉的愛人在杭州打工,一到暑假,他也跟著過來打工。在吳山廣場的小紹興酒樓,他做過跑菜工,一個人管大廳和包廂。他也去過制衣廠做工,體驗過無數個加班日。在劉詩暉眼里,這些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更多是為了體驗,站在不同職業的角度去體會每一種生活。“這是寶貴的財富。” 去支教的想法,早在他退休的時候就有了。“我聽過支教模范陳立群校長很多講座,他是我的偶像。”劉詩暉說。 今年8月,他讓公寓樓的大學生幫他網上報名支教井岡山一所學校,沒過多久,當地教育部門批準了。今年10月,他特意去了一趟學校。條件比想象中要艱苦一些。 錢報記者聯系上井岡山當地的學校校長肖文緯。他說,因為學校發展很快,學生很多,教師力量還是缺乏。今年,他找了19名代課老師和支教志愿者,劉詩暉就是其中一位。“他充滿熱情,之前還特意來學校看過,說自己能吃苦。對我們年輕教師還是很有榜樣作用的。” 遠在烏魯木齊的大兒子和廣東的小兒子,一開始并不支持劉詩暉這個“任性”的決定。“那邊離我們老家開車過去也要兩三個小時,天氣不好,你又那么怕冷,就別折騰了。”大兒子如是勸說。可是劉詩暉的堅持,很快讓兒子改變了想法。“我爸做教師幾十年了,一腔熱血,他想要發揮余熱,我們也攔不住,只能尊重他。到時多去看看他。” 劉詩暉讓家人不要擔心,他拿出今年的體檢報告,“喏,每一項都很好,醫生都說棒棒的。” 在工大這些年,劉詩暉跟著學生們一起鍛煉,他說自己會唱歌、拉二胡、彈電子琴,這些都能在支教的時候派上一定的用場。 今年9月30日,劉詩暉花5000多元買了一臺電腦,讓大學生教他做課件,他慢慢學、慢慢記,現在已經做了十多個課件。 劉詩暉樂此不疲:“等我做不動了,我就安安靜靜寫自傳,我想像陳立群校長一樣,做一個胸懷像大海一樣的人。” 本報記者 楊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