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位于“三江之匯”、“六水之腰”的蘭溪市一片繁忙,路基碾壓,機械轟鳴,焊華飛濺,人們安居樂業。在這背后,農發行蘭溪市支行一直在默默地付出。今年以來,在上級行黨委的統籌部署下,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作用,支行以更強的擔當、更實的舉措,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新思路,不斷加大對鄉村振興、長江大保護的信貸支持力度,履行支農報國的職責使命。 聚焦主業 加大營銷促落地。浙江省是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地區。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支行積極落實上級行黨委決策部署,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切實將支持長江大保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業務營銷和項目推進的主攻方向,省市縣三級行聯動,無縫銜接,奮戰九個月,完成六個項目營銷、輔導、申報、審查、批復和投放。截止11月末,支行圍繞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農戶集聚安置建設、農村路網改擴建及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等多領域,新增獲批六筆中長期貸款項目、貸款金額共計30億元,并實現投放15億元(其中長江大保護類中長期貸款投放7.5億元),為助力長江經濟帶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注入農業政策性金融的強大力量。 改善居住 金融共筑“安居夢”。今年受疫情影響,春節假期推遲復工,安置房項目推進出現資金短缺,影響了工程進度。農發行在獲悉情況后,迅速組織業務骨干,深入工地一線,認真梳理項目情況,集中力量整理項目資料,經過不懈努力,僅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相繼獲批云水居、尚方居兩個城鄉一體化安置房項目貸款8.69億元,并迅速投放4.75億元,較好的支持了企業復工復產。據悉,上述兩個安置房項目擬建成安置房2123套,安置總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共計可安置拆遷人口約8000余人。信貸資金的及時到位,切實解決了項目單位的燃眉之急,安置房項目負責人表示,“非常感謝農發行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解決了資金問題,這一筆信貸資金的注入將進一步加快項目進度,確保按期交房,給蘭溪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項目的實施將切實改善居民的生活居住環境,改變困難群眾惡劣的居住和生活條件,顯著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有利于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品位,使基礎設施更加完備,城市整體功能進一步完善,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力打造宜業、宜游、宜居的產業振興示范區、古韻風情旅游地、品質活力幸福城,建設“兩富”“兩美”蘭溪奠定堅實基礎。 安置戶居住現狀 云水居安置房項目效果圖 尚方居安置房項目效果圖 環境整治 金融送去“及時雨”。從蘭溪市全域發展來看,各鄉鎮、農村發展不均衡,致使區域環境衛生質量差距不斷拉大,農村環境衛生狀況不容樂觀。蘭溪境內蘭江、富春江、錢塘江“三江”奔流,保護長江生態環境、改善農民居住環境任務艱巨。支行緊緊抓住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鄉村建設的短板,緊密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計劃的需求,立足項目實際,采用“土地整治+”即“土地整理指標+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模式,為企業量身定制個性化融資方案,短短兩個月時間成功獲批長江大保護類項目貸款--蘭溪市全域綠色整治提升工程一期工程9億元,并迅速實現首筆投放3億元,支持蘭溪市香溪、馬澗、梅江等七個鄉鎮的農村人居環境、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得以改善提升,更有序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用地空間布局,有效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為農村發展開辟新的渠道,著力加大長江大保護支持力度。 部分村道、河道整治施工現場圖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效果圖 生態修復 致富駛入“快車道”。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公路建設將進一步擴大農村公路的覆蓋面,改善農村公路的質量、提高公路行車狀況已迫在眉睫。“要致富,先修路”,路網建設是農村拔掉窮根,打開致富之門的鑰匙,然而農村公路項目的公益性導致企業融資困難重重,如何有效融資,成了最大的瓶頸。支行了解到情況后,第一時間向市政府宣傳農發行信貸政策,并將“四好”農村公路建設作為優先支持領域,瞄準信貸扶持的切合點和關鍵處,積極對接輔導,利用借款人投資石灰巖礦的礦石經營收益作為定向還款來源,破除公益性項目融資難問題。本筆項目貸款的獲批,是蘭溪市支行融資+融智的再一次良好創舉,利用礦山整治收益作還款來源為公路建設項目提供了充足的現金流保障,也為蘭溪市鄉村致富創造了有力條件。近日,該行已完成本項目首筆4.5億元農村路網建設貸款投放,隨著一筆筆農村路網建設資金的注入,一條條希望之路正在不斷建成,農民乘上致富“快車道”。接下來,支行將繼續做好“挖潛”,充分利用企業礦產、港口碼頭等資源優勢,支持農村公路建設。 項目施工現場圖 “四好農村路”部分路段效果圖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大保護是一場持久戰。接下來,農發行蘭溪市支行將繼續提高政治站位,增強責任意識,深刻認識加強長江大保護的重大意義,行動起來,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充分發揮國家政策性金融優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主動出擊,為長江大保護注入金融活水。(通訊員 陳婧瑤 劉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