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老年助餐模式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要在政策引導和全社會共同努力下,讓廣大老年人更好地適應并融入智慧社會。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便捷性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服務更加高效協同,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動態看,‘數字鴻溝’問題是一個階段性的問題。”周清杰說,“現在已經七八十歲的這一代老年人,對數字產品和服務接受程度沒有年輕一代高,學習能力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不過,此次方案已明確,要推進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教育,‘不會線上操作’的情況將逐步改善。而目前五六十歲這一代人已經在用智能手機,再過幾年,當他們需要社會化的養老服務時,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周清杰表示,當前尤其需要優化供給側服務。在就餐方面,互聯網服務平臺可以從客服、餐品設計、宣傳等多方面進行改進。“比如可以充分調動社區工作人員,提前調研老年人的用餐偏好,聯合平臺一起定好每天的菜單,一方面線上宣傳,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線下印刷紙質菜單給老年人推薦適合的菜系。”平臺與社區的緊密合作,可使老年人線上訂餐變得容易。 外賣平臺負責人也表示,要在餐品質量和配送方面發力,助推老年助餐服務模式轉型升級。 質量有保證——為了更加貼合老年人的用餐需求,餓了么正在與中國營養學會、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食品營養分會以及更多優質餐飲企業等進行長期合作,共同推動、制定“老年人用餐營養參考標準”。“除了傳統的‘飯要煮得爛,菜肴要清淡’外,給出更多科學標準、依據,并鼓勵平臺下企業開發質優價廉的‘營養餐’,讓老年人在平臺上不僅‘吃得飽’,也要‘吃得好’。”餓了么相關負責人說。 配送更迅速——據了解,目前各平臺對參與老年餐配送的外賣員有著更具針對性的考核制度,同時創新配送模式,通過與社區、驛站等多方合作,推行定點取餐多點配送的模式。以餓了么廣州試點為例,平臺給老人送單平均僅用8分鐘,較日常普通訂單減少用時超20分鐘。 “隨著數字養老新模式逐漸成熟,平臺在加速與更多地方政府等各方的接觸,加快項目在全國范圍內的復制落地。”餓了么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用餐需求外,平臺也在不斷溝通更多具有專業到家養老服務供給的機構尋求合作,為老年人提供生活援助等更加多元化的老年居家服務。 |